蒙永业:中国语言服务标准已进入国际接轨阶段
引言
00
我国语言服务标准兴起于本世纪之初,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国际接轨阶段。截止2019年9月,我国已制定出3部翻译国家标准;在中国翻译协会主导下,已制定3项团体标准,10项行业规范,另外还有1项团体标准、2项行业规范在编。我国语言服务标准涉及行业术语、报价、MTI实践教师/基地认证、供应商选择、质量评估、服务要求、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等。
我国语言服务标准
标准编号与名称 |
阶段 |
主要内容 |
GB/T 19682-2005 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 |
已出版国家标准 |
规定了翻译服务译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通顺)、特殊要求(数字表达、专用名词、计量单位、符号、缩写词、译文编排)、其他要求、译文质量评定(关联因素、基本原则、约定范围、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抽检和全部检查)等。 |
GB/T 19363.2-2006 翻译服务规范 第2部分:口译 |
已出版国家标准 |
确立口译服务方提供口译服务的过程及规范,包括口译服务方的资质、业务接洽、译员、顾客支持、业务管理、口译服务过程控制、保密、一致性声明。 |
GB/T 19363.1-2008 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替代GB/T 19363.1-2003) |
已出版国家标准 |
规定了翻译服务之笔译服务规范,包括翻译服务方的条件、业务接洽、追溯性标识、翻译业务、质量要求、资料存档、顾客反馈和质量跟踪、保密、一致性声明。 |
ZYF 001–2011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定义本地化业务相关的若干关键术语,包括综合、服务角色、服务流程、服务要素、服务种类和技术六大类别。 |
ZYF 001–2013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定义本地化服务报价相关的任务与报价方式,给出了详尽的服务内容描述和工作量统计方法的说明。 |
ZYF 001-2014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提供了选择供应商的评估内容,给出了各项评估内容的详细调查表。 |
ZYF 002–2014 笔译服务报价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规定了笔译服务报价的内容与方式,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图表编辑、桌面排版、创建与维护词汇术语表、项目管理、报价方式及计费公式等。 |
ZYF 003–2014 口译服务报价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规定了口译服务报价的内容与方式,包括口译服务工作类别、口译服务工作内容、报价方式等。 |
ZYF 001–2016 本地化翻译质量和排版质量评估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定义了本地化翻译和排版的错误类型和严重级别,并规定了各种错误类别和严重性对整体质量影响的权重。 |
T/TAC 1-2016 翻译服务 笔译服务要求 |
已发布团体标准 |
规定了按照客户需求明细与适用规范要求交付优质笔译服务所需的核心过程、资源及其他必要条件。 |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旨在指导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对各类实习生的培养内容和操作形式。 |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兼职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推荐审核方法。 |
T/TAC 2-2017 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 |
已发布团体标准 |
规定了口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及评估方法。 |
ZFY 1-2017 翻译服务采购指南 第1部分:笔译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明确了进行笔译服务采购时需要提供或了解的信息、需要制备的文件,以及所需要的过程等,并就如何评估翻译服务供应商提供参考要素和方法。 |
T/TAC 3-2018/ISO 18841:2018 翻译服务 口译服务要求 |
已发布团体标准 |
规定提供优质口译服务的通用服务要求,为跨越不同语言和社会环境、通过专业口译进行口语及手语沟通提供相关要求与指南。 |
ZFY 1-2018 语料库通用技术规范 |
已发布行业规范 |
规定语料库的通用技术规范 |
翻译培训服务要求 |
在编团体标准 |
|
翻译服务采购指南 第2部分:口译 |
在编行业规范 |
|
翻译职业道德规范 |
在编行业规范 |
|
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探索阶段:2001年-2008年
01
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设置SAC/TC 62—全国术语与语言内容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语言与术语”技术委员会(ISO/TC 37)在中国开展标准化工作,但侧重点在于术语标准化,没有开展语言服务标准化工作。
到了2001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翻译协会前身)部分领导与会员便开始筹划起草翻译行业标准,在尹承东、许季鸿、张南军等人呼吁与组织下,2002年11月国家标准委发出国标委计划[2002]87号文件,批准中国第一部翻译服务国家标准立项,通过中国标准化协会为归口单位,根据翻译服务工作的具体特点,以GB/T 19000-2000/ISO 9000-2000质量标准体系为指引,参考德国笔译合同标准DIN 2345-1998(Translation Contracts),制定出《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GB/T 19363.1-2003),于2003年11月27日发布,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目的是规范翻译行业行为,提高翻译服务质量,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2005年3月24日,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牵头带领翻译企业起草、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的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 19682-2005)对外发布,该标准于2005年9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翻译服务译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通顺)、特殊要求(数字表达、专用名词、计量单位、符号、缩写词、译文编排)、其他要求、译文质量评定(关联因素、基本原则、约定范围、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抽检和全部检查)等。
2006年9月4日,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的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规范 第2部分:口译》(GB/T 19363.2-2006)对外发布,该标准于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确立口译服务方提供口译服务的过程及规范,包括口译服务方的资质、业务接洽、译员、顾客支持、业务管理、口译服务过程控制、保密、一致性声明。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该国家标准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因此在2008年对《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进行复审,新版为GB/T 19363.1-2008,于2008年7月16日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替代GB/T 19363.1-2003。该标准规定了翻译服务之笔译服务规范,包括翻译服务方的条件、业务接洽、追溯性标识、翻译业务、质量要求、资料存档、顾客反馈和质量跟踪、保密、一致性声明。
在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探索阶段,共发布3项国家标准,对其中一项标准进行复审,这三项标准对规范语言服务行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让语言服务行业在多个方面有标准可循,解决了不少行业难题。但由于是在探索行业标准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国标准包含的内容质量标准指标较少,格式和形式指标较多。以GB/T 19682-2005为例,该标准设定的“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通顺”三条基本要求缺乏评估指标,而对数字表达、专用名词、计量单位、符号、缩写词、译文编排等具体要求则对译文质量评估无大影响,实施该标准对保障提供优质翻译服务的关系不大。我国标准缺乏明确的指标与参数,企业难于应用实施,更无法用于企业认证。另外,随着国家标准管理出现新变化,新标准立项应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技术委员会提出,但中国SAC/TC 62术语与语言内容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和国内语言服务行业紧密结合,没有成立口笔译及相关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无法申请新的语言服务国家标准立项。
语言服务行业规范阶段:2009年-2015年
02
中国翻译协会是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相关咨询业务在内的语言服务行业的全国性组织。制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翻译协会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共同制订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内的行为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行业行为。由于行业规范制定程序相对简便,在无法复审现有国家标准与新设国家标准情况下,中国翻译协会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来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2009年11月11日,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筹划起草本地化业务术语行业规范。经过约两年的精心起草与讨论,于2011年6月17日召开发布会发布第一份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ZYF 001–2011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该规范定义本地化业务相关的若干关键术语,包括综合、服务角色、服务流程、服务要素、服务种类和技术六大类别。
2013年10月31日发布《ZYF 001–2013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规定本地化服务报价相关的任务与报价方式,给出了详尽的服务内容描述和工作量统计方法的说明。当年为了规范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兼职教师,中国翻译协会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规范》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指导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对各类实习生的培养内容和操作形式,明确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兼职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推荐审核方法。
2014年5月29日发布《ZYF 001-2014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提供了选择供应商的评估内容,给出了各项评估内容的详细调查表。同年9月18日发布《ZYF 002–2014 笔译服务报价规范》和《ZYF 003–2014 口译服务报价规范》,规定了口笔译服务报价的内容与方式。
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国际接轨阶段:2015年至今
03
ISO/TC 37语言服务与术语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2009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该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周长青担任。但由于体制机构制度,SAC/TC 62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和国内语言服务行业紧密结合,缺乏与国际语言服务标准接轨机制,导致国内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比较分散,不成体系。随着ISO 17100:2015笔译服务要求标准于2015年5月1日发布,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翻译管理体系标准,SAC/TC 62于2019年换届,首次在国家层面组建口笔译及相关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将在国家标准层面上制定口笔译及相关技术标准;组织多名翻译行业专家代表中国参与制定口笔译及相关技术ISO标准,开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新阶段。
在2016年12月23-24日举办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中国翻译协会首次以“创新发展与标准化建设”为主题,致力于行业标准化建设。在该年会上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规划(2017-2021)》将标准规范制定作为行业新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提出建立行业标准化相应机制,不断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切实提高行业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并从加强语言服务标准领域国际合作、建立比较完备的语言服务标准化体系及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我国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开始于2015年,中国翻译协会紧跟国家标准化改革步伐,申报发布中国翻译协会标准。第一部中国翻译协会标准为《翻译服务 笔译服务要求》(T/TAC 1-2016/ISO 17100: 2015),等同采用国际笔译服务标准ISO 17100: 2015,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按照客户需求明细与适用规范要求交付优质笔译服务所需的核心过程、资源及其他必要条件。中国翻译协会第二部团体标准《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T/TAC 2-2017)于2017年12月1日发布,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口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及评估方法。中国翻译协会第三部团体标准《翻译服务 口译服务要求》(T/TAC 3-2018)等同采用国际口译服务标准ISO 18841: 2018,紧跟国际标准步伐,于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有利于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和世界同行接轨,促进中国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提供优质口译服务的通用服务要求,为跨越不同语言和社会环境、通过专业口译进行口语及手语沟通提供相关要求与指南。
在这一阶段中,还发布了两部行业规范。《本地化翻译质量和排版质量评估规范》(ZYF 001–2016)发布于2016年12月24日,规定了本地化翻译和排版的错误类型和严重级别,并规定了各种错误类别和严重性对整体质量影响的权重。《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第1部分:笔译》(ZFY 1-2017)发布于2017年12月1日,明确了进行笔译服务采购时需要提供或了解的信息、需要制备的文件,以及所需要的过程等,并就如何评估翻译服务供应商提供参考要素和方法。另外,《语料库通用技术规范》(ZFY 201-2018)将于2018年11月19日发布,规定了语料库的基本要求、管理系统与构成要素。通过实施本标准,语料库提供方可以证明其语料符合语料库标准,能够满足基本的语料使用要求;语料库使用方可以判断语料库是否能够用于某特定用途。《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第2部分:口译》尚处于起草阶段,将规定进行口译服务采购活动的基本内容、口译服务提供方的选择以及口译服务规范合同要素。
从2016年起,中国翻译协会每年年会均设行业标准化建设论坛,邀请标准化专家、认证专家、被认证企业代表等参与讨论与分享。从2017年起,中国翻译协会在年会前还举办协会标准培训活动,对译协标准进行宣贯。2018年7月,在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暑期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上,开展行业标准系列讲座,开展行业标准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介绍、标准制定过程介绍、标准内容讲解、经典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等活动。
2018年6月16-17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语言与术语”技术委员会(ISO/TC 37)例行年会及其分委员会与工作组标准工作会议落幕之时,国内外语言服务标准化专家应邀参加“语言服务标准化国际研讨会”,这是国内首个针对语言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研讨会。会上,国内外专家就口笔译标准及实施认证、语言资源与术语管理、翻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及国际口笔译译教育与培训进行充分研讨,为国内外语言服务专家学者、行业专业人士近距离学习国际语言服务标准搭建平台。
2018年初,在中国翻译协会与方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现有笔译相关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和行业规范起草《笔译服务认证要求》(CQM/F-ZY-02-001),共同培养笔译服务认证审查员,开展笔译服务企业认证工作。《笔译服务认证要求》明确笔译服务要求,用认证的方式,将笔译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明示给顾客,有利于笔译服务机构的品牌化发展。《笔译服务认证要求》规定了笔译服务认证的规范性要求,包括服务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认证评价要求等内容。笔译服务认证以顾客感知为基础,分析与顾客接触的每一个真实瞬间,运用服务蓝图技术和服务接触理论甄别并确定了笔译服务要求及其管理要求,从笔译服务的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投诉建议等方面规定其规范化运作的要求。最终依据服务特性测评得分和管理要求审核评级来评定笔译服务认证结果通过与否,对于通过服务认证的结果排序,通常从低至高,即A级~AAAAA级,分为5个等级。2018年9月,由中国翻译协会开展第一批笔译服务认证申报工作,中国翻译协会在当年年会对首批通过认证的试点语言服务企业(中译语通4A、传神3A、语言桥3A)给予颁证授牌;2019年,悦尔等一批语言服务企业又通过笔译服务认证,精艺达等企业通过ISO 17100笔译服务要求认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专家起草《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GB/T 30240系列标准,对规范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GB/T 30240.1—2013)发布于2013年12月31日,于2014年7月15日起实施,规定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译写原则、译写方法和要求、书写要求等。在2017年5月22日发布了第2~10部分,分别包括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领域的英文译写规范。
2018年6月10-15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杭州市承办国际标准化组织“语言与术语”技术委员会(ISO/TC 37)例行年会及其分委员会与工作组标准工作会议。
来源:语言服务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