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教授在中美俄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祝贺“语言服务40人论坛”成立三周年,祝贺为三周年举行的特别纪念活动“中美俄语言服务高峰论坛”的举办。
自武汉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已经半年了。这半年,很漫长,多数人多数时间都是“禁足”在家;但这半年也很出活,应急语言服务事业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回首2020年的前半年,有三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想不到新冠是如此的难缠狠毒。当年的萨斯一到夏天就消失了,而今从冬到春、从春到夏,新冠竟毫无退意,不久前还从新发地突袭北京。全世界已有960万人中招,48万人被它吞噬!
第二个“想不到”,面对新冠这个人类公敌,人类不是团结对敌,而是更加分歧。充满了种族歧视、文化歧视、政治歧视,新闻中充斥着指责的声音、制裁的消息,国际合作更加困难,国际关系更加难料。有人警告:全球化已经崩塌!(当然,也不那么容易崩塌!)人类并不比上个世纪更明智!
第三个“想不到”,中国的应急语言服务能够发展得如此火热。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一批学人就呼吁建立“灾害语言学”。2010年玉树地震,10岁的小学生才仁旦周,成了最活跃的现场翻译,更让人明白建立应急语言服务团的必要。然而10余年的呼吁,一次次灾害的教训,都无结果。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条例中,仍没有语言服务的内容。这次新冠疫情,学界、业界无令而战,研制“湖北方言通”“外语通”“简明汉语”等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组织网络论坛,报纸杂志发表时评、设置专栏。在重大历史灾难面前,语言学家和语言产业界,不做看客,而是斗士。应急语言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应急语言学”在应急语言服务中,呼之欲出。可喜的是,中国政界也在支持应急服务,听说领导有批示;不久前的“两会”,两会代表代表民意,把应急语言服务的内容带到了政坛;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组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希望我国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解决应急语言服务的体制、机制、法制的“三制”问题。
疫情尚未结束,应急语言服务应马不停蹄,“因情而作”。目前,特别应重视社会“语言抚慰”问题,重视国际合作问题。“中美俄语言服务高峰论坛”便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新起点。
祝论坛取得成效!祈祷疫情早日结束,还我天地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