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非:全面提升后疫情时代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后疫情时代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服务能力
一、高校语言智库建设的迫切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2014年,教育部出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智库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高校语言智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五“少”和五“弱”现象。一是领军学者偏少,专业化智库人才队伍薄弱,研究团队主要以兼职为主;二是新型语言服务智库数量少,智库对高校外语学科创新与拔尖人才培养的支撑弱;三是围绕国家重大语言规划、语言服务、语言教育问题和社会热点的立项和系统成果少,自娱自乐的项目多;四是语言智库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少,跨学科研究能力较弱,高质量的跨学科成果少;五是成果的转化渠道少,转化能力差,服务社会能力较弱。
二、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智库的定义
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完整的语言智库定义,我认为,语言智库是以国家语言治理和社会语言服务为对象,以影响政府和企事业机构决策为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
语言智库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为重点,开展语言战略研究、语言咨询、语言人才培养、社会舆论引导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语言智库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方法、新模式、跨学科和信息化的手段和研究方法。
三、语言智库的分类
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语言智库做过明确的分类,我认为,语言智库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专门针对中外语言进行研究的智库,如研究翻译、语言教育、语言治理、语言服务等;二是用外语研究的智库,借助外语进行研究,主要由多语种师生参与,研究对象不局限于语言,而是涉及各语种对象国的国情研究等,如教育部批准各高校设立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三是与语言相关的智库,由非语言学科专家主导,专门从事全球化、外交、国际传播、涉外法律等领域的智库,兼有语言智库的功能,在从事相关研究时,会涉及到语言文化、话语能力、话语体系等,如“一带一路”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涉外法律服务等都离不开对语言问题的探讨。
四、语言智库建设的重点
当前,要加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建设,在“新文科”建设指引下,坚持“新特色”、“新标准”和“新学科”三“新”原则。“新特色”指要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突出中国特色,针对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标准”指以培养卓越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智库的人才和学科优势,以高质量智库成果推动跨学科、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学科”指以语言智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文理学科交叉、人文社科学科交叉,拓展和重构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能力建设包括以下四个重点:一是语言战略智库能力,包括语言战略规划、语言战略能力提升、语言战略体系构建和语言战略国际合作;二是语言治理智库能力,包括政治语言治理、经济语言治理、法律语言治理、社会语言治理、语言生态治理和多元文化治理;三是“一带一路”语言智库能力,包括语言规划、语言安全评估、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标准化、语言资源管理、语言便利化等;四是应急语言智库能力,包括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管理、应急语言标准化、应急语言教育、应急语言技术伦理等。
语言智库是国家语言软实力和国家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